不同用工模式的适用场景及风险点
1、非全日制用工
为避免纠纷,建议非全日制用工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方面,则可以选择非全日制用工:
①小时计薪人员,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超过15天。
②平均日工时不超过4小时,周累计工时不超过24小时。
2、实习生
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形成了雇佣关系,实习生可以根据最高法院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要求单位依法承担雇主的赔偿责任。一般不属于劳动争议,按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处理。
但用人单位在聘用实习生时,为避免法律风险需要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①身份确定。必须是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学生,才能作为实习生主体。
②毕业时间确认。实习生一旦毕业后,即丧失学生身份,公司如果需要使用,就必须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保证其依法享受相关劳动福利待遇。
3、业务/岗位外包
指发包单位将自身的部分业务外包给承包单位,利用外部专业的劳动力来完成内部非核心业务的一种经营模式,适用于办公室通用岗位,但近年来不少动漫、编程等科技公司为追求企业效益,也纷纷采用该种用工模式。
五年沉淀,高灯旗下灵活用工平台已经为近 8600 家企业客户和超 350 万自由职业者,提供多渠道灵活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服务,并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肯定。
高灯用人需求,面向企业针对性提出四种技术创新解决方案:第一种,为解决区域间规模化、集群化的用工需求,通过点对点的需求对接,帮助完成服务撮合。第二种,面对专业化、单一化的用工需求,通过标准化的招募、培训和交付结果量化,提升灵活用工服务质效。第三种,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完成需求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