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模式都有哪些?
1、劳务派遣模式
公司展开业务时,团队中的部分岗位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特点,可以对该部分岗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注意,《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此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进行了明确限制,即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2、非全日制模式
比如为保障派遣员工生活,公司专门设立了职工食堂做工作餐,但因派遣员工只有十几个人,饭堂有两名工作人员只需要每日工作半天就可以完成三餐工作餐。此时,该公司就可以采用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聘用食堂工作人员。注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3.实习生模式
比如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有技术专长的电工、钳工和水管工等后备员工,企业可与相关技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前一段时间(比如半年)通知学校安排优秀学生到公司实习,实习期满后通过双向选择的学生,毕业次日即可成为正式员工。实习生工资应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对实习时间和劳动保护也都有相应限制。
4、兼职模式
对于部分灵活或者简单的工作,或者短期内很难招到合适的全职员工、但任务又比较紧急的情况,如抄水表电表,接客服电话等,可以找一些合适的符合需求的人员来完成当下的任务。
5、返聘退休人员模式
很多职业经验非常重要,属于越老越吃香的类型,当企业遇到类似的用工缺口,就可以采用返聘退休人员的方式。
6、业务外包模式
将办公区域、物业项目的安保、保洁及非生产设施的维护等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就可以较好的规避原有保安、保洁以及物业水电工等岗位流动性大的风险。
灵活用工模式的优势?
一、降低用人成本
传统用工模式用人成本相对都比较高,而灵活就业一方面只需支付任务期限内、按实际用工时长付费,而且非全日制用工的状况除了需要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外,并不强制缴纳其它险种,合规守法使用灵活用工,就能够有效控制用工成本。
二、优化管理成本
灵活用工也降低了企业的人才管理成本。对于劳动者而言,在通过灵活用工进行就业时,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以自己中意的方式进行工作也更能调动积极性。协调起来自然也方便。
三、突破编制限制
很多企业对于人员岗位会有一定的编制限制,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偶尔会需要一些技术支持,灵活用工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把所需技术支持匹配到编制外的专家,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个好的灵活用工平台,比如高灯科技,能够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做出评估报告,从交易双方身份认证、5W证据完整度、有效度、可信度到交付物提供难度等维度分析交易合规风险,可以让灵活用工双方都能有保障。
截止到2022年11月,高灯科技累计交易鉴证笔数超过11亿笔,服务泛C端用户突破7600万人,链接对数超过2100万,交易鉴证覆盖场景13个,服务个体工商户360万,服务核心企业超过8300家。
